楚雄师范学院语言文化学院是集语言、文学、文化、教育、书法类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文科学院。多年来,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人才需求,形成了“融通中外,以文化人”的育人理念,师生多以文墨风雅、妙语华章而被识别,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创新发展中,语言文化学院培育了较深厚的学科文化和较鲜明的专业优势,突显了师范性、人文性、民族性、地域性的办学特色,举办的汉语言文学、英语、人文教育、汉语国际教育、书法、泰语专业均为云南省C类专业,其中,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为省级硕士学位授权培育学科、教育学语文学科为硕士学位培育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云南省特色专业,人文教育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云南省一流专业。
作为学校办学历史最久、社会影响面最广的学院,语言文化学院秉持“开放、包容、宽厚”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在文学、语言、文化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教师,从这里走出去了一批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的学术名家,现有教职工10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0余人,博士11人、留学归国学者30多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云南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云岭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卓越青年教师1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云南省高校首届教学与科研带头人和云南省“高校教学名师”称号1人,有硕士生导师3人。学院重视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现有“汉语言文化教学团队”“传统文化与地方民族文化教学团队”两个省级教学团队、一个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
语言文化学院教师在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积极关注研究学科前沿重要学术问题的同时,也把传统文化研习、中外文化交流和教育教学研究作为己任。学院教师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和科研项目3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和文艺作品50余部,在各级各类核心刊物上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600余篇。目前,学院已成为滇中语言教学研究、滇中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及传习、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及海外华文教育研究、楚雄州中学语文、英语教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设有云南智慧汉语研究院、滇中国学院、地方民族文化研究院、云南省青年文艺评论人才培养基地、一带一路华文教育基地、新文科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外语教育与跨文化研究所、滇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楚雄新韵律诗歌研究中心、泰国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滇中人文讲坛”“滇中非遗”论坛等学术论坛影响日益深远。
学院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秉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传统,深入挖掘学院在建各类专业中业已形成的优秀文化元素,充分发挥文化浸染在育人育才中的积极作用,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把有限的物理空间转化为无限的心灵释放场域,突破有限课堂的局限,让师生行走在散发着书卷味、书香气的庭院中,聆听朗朗书声,与先贤对话,与时代同频,创造知识,创新文化,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