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昆明举行。我校物电学院何永泰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成果“太阳能光伏/热(PV/T)系统性能强化机理及协同设计方法”和物电学院陈彦辉教授主持完成的项目成果“白矮星及大质量恒星的深层次物理规律”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何永泰教授团队完成的“太阳能光伏/热(PV/T)系统性能强化机理及协同设计方法”项目,系统揭示了低聚光条件下,太阳能PV/T系统聚光、光电热能量转换及传输的规律,建立了低聚光太阳能PV/T系统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创新性提出基于电/热动态调控的部分覆盖太阳电池和双玻太阳电池PV/T系统设计方法,围绕系统光-电-热转换、传输机理,构建以热能-电能需求为导向部分覆盖太阳电池提升PV/T系统光电、热实用性能的理论和方法。该研究成果丰富了太阳能PV/T系统强化性能增强的优化设计理论,对太阳能PV/T系统提高实用性能及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整体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陈彦辉教授团队完成的“白矮星及大质量恒星的深层次物理规律”项目成果,研究发现了白矮星及大质量恒星的深层次物理规律,主要包含DA型脉动白矮星(DAV)的脉动周期变化率、DAV和DBV白矮星中的屏蔽库伦势、DOV白矮星的混合大气物态结构、大质量恒星的对流和磁场等深层次物理规律。对DAV白矮星的脉动周期变化率研究表明用DAV白矮星的脉动周期变化率限制暗物质候选体粒子轴子并非100%有效。对DAV和DBV白矮星中的屏蔽库伦势研究表明白矮星内部屏蔽库伦势物理规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该研究创造性地获得了演化具有混合大气物态结构的高温DOV白矮星科学方法。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大力支持跨学科交叉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积极营造鼓励探索、协同创新的科研氛围。本次获奖是对我校科研团队长期深耕、持续创新的高度认可,也是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成果体现。下一步,学校将强化有组织科研,进一步提高科研组织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激发全校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推动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的涌现。
(供稿:科技处;初审:钱志明;复审/编辑:袁双云;终审: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