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沧源和武定,阳光明媚,花香四溢。楚雄师范学院美艺学院的支教学生们,秉持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的理念,持续探索区域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育课堂创新路径。整个五月,他们累计开展巡回授课12次、艺术展演 16 场,展览作品670余幅。这些丰富多样的教学与实践活动,剪纸、吹塑纸版画、水彩、线描、拼贴、油画、手工脸谱等作品,为当地美育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课堂听课 青蓝相接促成长
这个月,美艺学院带队教师多次深入课堂,先后听取猫街小学赛玉妮、插甸学校黄琴、近城小学李丝蒙等支教实习学生的课程。实习教师们虽初登讲台,却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与蓬勃的教学热情。课堂上亮点频出,气氛活跃。

巡回授课 艺术之花绽乡园
在班洪乡法宝小学,杨文巧同学通过《彩点点》课程,带着二年级小朋友用彩色铅笔涂涂画画,还把当地的民族图案加到画里,孩子们边画边说 “原来我们的文化这么美”;张蔡营在班洁小学教《动漫亮相》,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动漫里的线条和色彩;陈聪林在芒卡中心完小带着一、三年级学生 “穿越” 到恐龙世界,用画笔和超轻粘土做出了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小恐龙。每节课都像变魔术一样,让乡村孩子眼睛里闪着光。

艺术展览 尺素丹青显童心
支教团队围绕节日主题与校园文化,策划了 16 场艺术展演。在沧源县民族小学,姚薇薇同学将学生手抄报、吹塑纸版画及粘土作品以立体粘贴形式展出,200 余件作品生动呈现月度教学成果,获师生好评;国门小学杨文巧指导五年级学生手绘京剧脸谱、六年级学生完成油画创作,35 幅优秀作品在 “六一” 成果展中亮相,其中《佤山晨雾》等油画作品融入本土风景元素,赢得广泛关注;李璇在驻点学校策划 “童画童趣” 展,展出 30 余幅水彩、线描作品,孩子们用画笔勾勒 “我的故乡”,吸引全校师生驻足观赏…… 每场展览既是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乡村学生拥抱艺术的 “梦想舞台”。

社团服务 课后时光溢彩
除了上课和办展,课后社团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谢金芳在近城小学教黏土画,孩子们用彩色黏土捏出了 “动物园”,小熊、长颈鹿做得惟妙惟肖;赛玉妮在猫街小学自费买了染料,带着孩子们玩扎染,一块白手帕放进染缸里,拎出来就变成了有花纹的艺术品;吴芳在插甸中学教版画,从刻版到印画,孩子们学得可认真了。尤其是近城小学的纸盘画活动,孩子们在纸盘上画农民伯伯种地、爸爸妈妈干活的样子,一边画一边说 “劳动最光荣”。

通过巡回授课的“流动课堂”与艺术展演的“固定舞台”,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美术技能与审美情趣,更推动了校际间艺术资源的互通共享。正如杨文巧同学在工作总结中提到的,“巡回授课促进了文化交流,未来将建立长期帮扶机制”。 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围绕传统节日设计民俗手工课程,深化在地文化与美育的融合,并筹备期末成果展,让美育浸润成果进一步落地生根。
(供稿:美艺学院;初审:邵建葵;复审:王波;终审:马文军;编辑:袁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