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共建高校“大思政”体系推动高校共青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5年寒假,我校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组织学生返回家乡基层一线,2418名学生参与1073个“返家乡”岗位,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回应家乡需求,助推青年创业兴乡三年行动。据统计,参与学生累计收获各地政府部门、社会组织颁发的实习鉴定证明、志愿服务证书及荣誉表彰100余份,以专业学识与青春热情为家乡发展注入活力,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政务一线展才干 基层服务显担当
在基层治理实践中,我校学子以严谨态度和专业素养赢得广泛赞誉。2024级金融学(专升本)班冯中媛同学在盈江县农业银行平原支行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协助办理存取款、转账、账户管理等基础业务300余次,以专业助力乡村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支行负责人称赞其“用专业知识架起普惠金融桥梁”,实践事迹被共青团盈江县委报道。2024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班张凤岭在大姚县人社局档案室完成千余份档案数字化归档,其系统性工作方法获部门负责人高度评价。2023级新能源班董亚斌在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卧佛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卫生医疗中心,走访、调查、记录居民的基本信息,并将信息“零”失误录入健康彩云南APP中,凭借高效执行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获得一致好评。


教育帮扶润童心 志愿支教传温暖
教育帮扶领域涌现多位暖心实践者。2024级市场营销班杨安艳和2024级金融班何荣晶同学在文山州砚山县江那镇锦山社区参与组织“少年儿童之家”活动,为社区儿童提供作业辅导、安全教育服务,纷纷获共青团江那镇的表扬函。2024级地理科学优师班李梦婷在马龙区团委"寒假学堂"中,为留守儿童定制个性化辅导方案,通过"错题本跟踪法"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家长赞誉其"既是老师更是知心姐姐";同班同学熊珊宇在大理祥云县开展"云支教",设计地理科普直播课覆盖300余名乡村学生,获中国注册志愿者参与社会实践证明。


乡村振兴添动能 青春助农拓新路
助力乡村振兴实践中,学生们以创新思维开拓服务路径。2024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班李钟萍在元谋县农业农村局参与“青耕中国,热坝元谋”大学生主播助农活动,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热坝果蔬优势,直播成效显著。2024级化学班何玉琪在广西博白县文地镇协助开展广州志愿服务企业招聘等工作,获镇政府"优秀青年志愿者"表彰。2023级思政班梁灵怡在建水县西庄镇乡村振兴科参与非遗旅游路线设计,其参与策划的"跟着非遗游建水"活动吸引多家媒体报道。


多元服务献真情 基层沃土育成长
在社会服务各领域,学子们以多元方式践行社会责任。2023级应用心理学班马玉进在镇雄县"山里娃的造梦书屋"冬令营中,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疏导留守儿童情绪,设计"梦想树洞"活动帮助多名孩子建立自信。2024级小教公费班吴梦颜在陆良县社工服务中心协助开展“巳巳如意,生生不息”的亲子活动,春节期间辅助交警和城管管理街道秩序,在暖心驿站值班,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2023级小教优师班胡席榕在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担任展厅讲解员,其生动的抗战故事讲述得到游客一致好评。2024级小教优师班胡南秀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寥廓街道龙潭社区邻里中心参加“情暖冬日,溢彩童心”冬令营,获“优秀返家乡青年志愿者”称号。


在本次实践中,不仅让楚师学子在基层沃土中读懂中国,更以青春之我筑就了服务家乡的连心桥。未来,学校将以“返家乡”社会实践为纽带,持续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家乡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供稿:校团委;一审:尹坤萍;二审:王波;三审:马文军;编辑:冷梦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