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晚,由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办、教育学院承办的第二十三届“金梧桐”朗诵大赛决赛在雁塔校区下礼堂隆重举行。本届大赛旨在大力推广普通话,提升学生普通话整体水平,进一步营造优美的语言环境,展现我校学子风采,发挥经典诵读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学校党委书记王建雄,副校长彭燕梅,党委委员、统战部部长周开进,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马文军,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唐元清出席活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各二级学院院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到场观看比赛。大赛特邀彝乡文化名家、楚雄州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资深节目主持人苏晖,国家一级播音员、楚雄州融媒体中心新闻主播王爽,以及我校国家级省级普通话测评员担任评委。

王建雄在致辞中指出,“金梧桐”朗诵大赛是培养优秀学子的舞台,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更是学校校园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大赛不仅展示了楚师学子风采,更展现了学校浓厚的校园文化和深厚的办学底蕴。期待比赛赛出水平,赛出亮点,在生动实践中站稳舞台,在字斟句酌间展示语言魅力,在青春舞台上绽放绚丽之花,为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作出更多更新的贡献。

比赛在“金梧桐”朗诵大赛宣传片中拉开序幕,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参赛选手们身着正装,精神饱满,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和真挚的情感,演绎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红色经典作品。他们或深情回顾党的光辉历程,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或讴歌祖国的繁荣昌盛,表达对新时代的热爱与憧憬。每一句朗诵都充满了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情感,每一个音符都激荡着爱国主义的强烈情怀。




参赛作品从精心挑选的经典篇章到原创作品的深情演绎,楚师学子以声传情,以情动人。他们用或激昂澎湃、或温婉细腻的嗓音,将文字的韵律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每一句话语都蕴含着千钧之力,直击心灵深处。这不仅是对文学作品的致敬,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紧张的成绩核算环节,教育学院学生给观众们带来了精彩的歌舞节目《中国话》,用歌唱和舞姿进一步诠释了当代青年“说好中国话”的文化自信。

比赛的最后,评委代表胡文群老师从组织策划、作品题材、现场表现等多方面对这次比赛进行点评。同时也为每位参赛选手提出了改进建议,期待未来更多的选手能在金梧桐的舞台上真诚地、真情地、自如地演绎更多优秀的作品,去更好地感染听众,打动观众,甚至追求朗诵的最高境界去震撼听众,征服听众。
经过激烈的角逐,管理与经济学院的《天路》,教育学院的《永远的格桑梅朵》,教育学院的《那支钢笔》,荣获一等奖。

教育学院的《跨越山海的家书》、教育学院的《沂蒙花开》、语言文化学院的《土地的誓言》、语言文化学院的《不朽的雕像》、语言文化学院的《以你为镜》荣获二等奖。

管理与经济学院的《我们的青春》、语言文化学院的《相机上的红丝绳》、管理与经济学院的《不朽》、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的《月光下的中国》、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听》、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永不消逝的电波》、物理与电气能源工程学院的《经典领风尚 文化塑风骨》等获得三等奖。

大赛以其独具的魅力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雁山学子,一批又一批的学子通过朗诵大赛的磨砺增强了自信、练就了本领、提升了境界,成为了工作岗位的精兵强将。比赛期间还有一个精彩环节,大赛主办方邀请到从第一届到第二十一届的7位获奖选手代表以视频的方式谈大赛对其成长的影响及意义、对大赛对母校的祝福。
本届“金梧桐”朗诵大赛的成功举办,是学校前期以“加大推普力度,筑牢强国语言基石”为主题的普通话推广工作的成果体现。通过大赛充分展示选手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扎实的朗诵基本功,为进一步规范语言文字应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校营造良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氛围。

学校将以本次“金梧桐”朗诵大赛为契机,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云南省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楚雄师范学院)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落实立德树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任务,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内容,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通过诵读比赛,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支撑树立起全体师生的文化自信。
供稿:教育学院
审核:覃邦金
编辑:冷梦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