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在全国高校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为将习近平总书记座谈会讲话精神学习推向高潮,3月26日下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全体成员单位负责人在行政楼第四会议室召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精神的座谈会,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分别结合所在部门工作实际,畅谈学习体会,进一步统一认识,集中集体智慧探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发展。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校党委副书记李正武,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副校长陈颖以及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校党委副书记李正武主持。

会议开始,党委副书记李正武带领大家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全文,李正武副书记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和领会谈了个人的感受。陈颖副校长结合全国思政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本次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相关会议精神,指出学校一方面要突出思政课的定位和作用,发挥思政课在立德铸魂以及学校大思政工作体系中的作用,积极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达成度。另一方面要按照国家思政课的质量标准,注重学校思政课建设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积极推动思政教学改革,强化思政课的课程考核和质量跟踪监控,实现科教融合。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光辉在交流发言中谈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使全体思政课教师深受鼓舞,进一步增强了办好思政课的光荣感、使命感,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以创建云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契机,以铸魂育人为己任,以深化教研教改为重点,以增强教学实效性为目标,积极打造“让学生真心喜爱、受益终身”的“金课”。

教务处处长施红星谈到,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学习和解读,紧紧围绕学校2019年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及学校学科专业认证,全体教职工一方面要提高政治站位,提高对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功能认知,深化思政课在学校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对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和“四个自信”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构建三全育人的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最后要加强思政课课程建设,加强深化课程思政的改革,提出要尽最大力度支持思政课教学改革,拓展思政课的内涵,增强思政课的有用性。加大力度实现优质课程资料的本土化改造,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大力创新,推进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设置科学化,实现课程育人新体系。

校团委书记耿尚勋结合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学生实际,谈到强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围绕思政课教师的“六个要”和自身作为思政工作者的要求,突出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学校团委将积极发挥各团支部、学生会、青年联合会和其他学生社团功能和作用,立足学校团学活动实际,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打造“10+X”精品育人活动。

资信处副处长江枫谈到,结合学校信息资源建设,将进一步积极拓展和推进思政课教学方式手段的信息化水平提升,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和软硬件资源,大力推进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协助配合学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提升思政课课堂趣味性和有效性。

后勤保障处副处长彭伟谈到,全体后勤职工将深入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围绕十大育人体系建设,提升后勤员工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服务管理水平,在日常服务和管理过程中,从细处着手,从小处入手,美化校园环境,努力构建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做到一草一木皆可说话,一砖一瓦皆可育人。其他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也相继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围绕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铸魂育人方面提出了积极而又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李正武副书记在座谈会总结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并对办好思政课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三个坚持”、“六个要求”和“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为做好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全体专兼职思政课教师要以创建云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抓手,对照标准、改革创新,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三进”工作,使党的基本理论真正入脑入心,实现铸魂育人的目标。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结合部门工作实际,持续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形成部门合力和大思政工作格局,积极构建育人平台,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
撰稿:王波
摄影:邵建葵
编辑:刁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