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11日,我校“星火青年实践团”赴云南宣威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依托虎头山烈士陵园、复兴街道社区及乡村学校等阵地,通过理论宣讲、环境治理、科普课堂、心理调研等多种形式,精准对接地方需求,积极探索校地协同育人新路径。

赓续红色血脉,筑牢信仰之基
实践团首站走进宣威虎头山烈士陵园。在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之际,学子们怀着崇敬之情,认真擦拭烈士墓碑、清扫陵园环境,以实际行动缅怀革命先烈。在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前,实践团举行“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宣讲活动,生动讲述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隐姓埋名、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深刻阐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宣讲结束后,全体成员进行庄严宣誓。

聚焦基层需求,赋能社区治理
实践团与宣威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作,采用“基层发榜、学子攻坚”模式,围绕复兴街道实际需求开展精准调研。团队通过500余份电子问卷、30场深度访谈,科学评估了“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对青年群体家国情怀认同度的影响,同时对30名社区儿童开展量表测评,针对约40%存在社交焦虑的情况,设计“学业辅导 + 心理关怀”双轨课程方案,获社工中心肯定。

深化校地协同,共育时代新人
在复兴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团举办“童趣盛夏·营心相伴”公益夏令营,惠及近百名儿童。通过“祖国旗帜在我心”等沉浸式活动,志愿者向孩子们深情讲述国旗的象征意义和革命先辈的奋斗故事,在孩子们心中厚植爱国情怀,播撒理想信念的种子;通过趣味科普实验课堂,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学魅力,激发探索未知的兴趣;通过“知心姐姐的魔法信箱”“舒尔特方格”“画民族服饰”等多元活动,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提升儿童专注力,并有效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5天的实践活动,9个精心实施的项目,不仅有效服务了地方发展,更是一次生动的国情社情教育和深刻的思政实践课,有力促进了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增长才干、锤炼品格。实践团成员们始终秉持“服务地方、回馈社会”的初心,将专业知识与青春热情倾注于基层沃土,让青春力量在服务基层中绽放光彩。
(供稿:校团委;初审:赵惠;复审:袁双云;终审:王波;编辑:袁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