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综合新闻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楚雄师范学院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活动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6日    点击:    审核人:    编辑人:耿佳英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嘱托,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帮助广大楚师青年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进一步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我校于7月4日—5日组织开展202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活动。

社会实践服务团活动分为普通话推广组、文艺组、家电维修组、科技助农组、招生宣传组、普法防艾宣传组、“一老一小”关爱组、教育心理咨询组等8个组别,共派出66名师生赴楚雄州双柏县大庄镇、双柏县妥甸镇、南华县龙川镇,深入社区、村庄、农户、广场、街道、商铺、敬老院,用专业知识赋能乡村振兴,用创新思维点亮乡村未来,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学子“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责任与担当,彰显了全国文明校园的文明风采。

“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出发前,学校党委副书记施红星对出征的全体师生提了四点要求。他要求全体成员一要怀抱家国之志,在实践中筑牢信仰之基,厚植家国情怀;二要激扬专业之光,在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增长智慧才干;三要安全有序,在实践中筑牢底线意识,护航行稳致远。四要肩扛职责,在实践中磨砺坚韧意志,锻造担当品格。

推普组针对学前儿童及其家长,以中华文化传统经典故事与双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查姆”元素为媒介,通过“一问一答”语言调查、亲子游戏、围裙剧表演、亲子实验等多种互动形式,让家长和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提升普通话应用能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艺组以“文化赋能乡村美育”为主题,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喜闻乐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表演,和村民形成良好互动,观演群众整齐就座,不时传来热烈的掌声。

家电维修组对电磁炉、电饭煲、电风扇等小家电进行义务维修。物理与电气能源工程学院学生充分发挥专业知识,仔细排查故障,耐心更换零件,让那些因年久失修或小毛病而“罢工”的电器“重获新生”。

科技助农组走进街道,了解农业发展现状,调研养殖业、种植业常见问题,提供农业科技咨询服务,解决农民遇到的实际问题。

服务团成员聆听老人讲授红色资源分布、地形地貌、历史变迁、村规民约、乡土民情,感受当地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魅力。底蕴和自然资源魅力。

招生宣传组向群众宣传楚雄师范学院获评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的喜讯,介绍了2025年我校招生专业、就业情况。通过政策解读、学长分享,向高中生及家长宣传学校优势,吸引优质生源。

普法防艾宣传组通过图片展、发放防艾宣传手册等有效形式,进行防治艾滋病的宣传,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结合楚雄州“野生菌王国”的美誉,普法防艾宣传组向居民讲解有毒和无毒野生菌的区别方法,展示了常见的有毒蘑菇,科普了一些认知误区,切实提升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筑起安全防线。

“一老一小”关爱组聚焦乡村老人和学龄儿童的身心健康,坚持实践育人与思政教育、志愿公益、专业特色“三个结合”,通过健康服务、亲情陪伴、趣味活动等形式,缓解“空心化”社区的情感缺失问题,提升老年人与儿童的幸福感与社区归属感。

教育心理咨询组针对村镇青少年、家长、留守儿童监护人开展心理健康科普与教育咨询,向家长普及科学教育理念,缓解学业压力、亲子矛盾、留守心理等问题。在与学龄儿童的互动中,用说、写、画、提问、抢答等方式,输出了我校师范生教育培养的良好成效,以自身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个组别携手并进,共同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撒下真善美的种子,传递我校“笃学尚行,扬美崇善”的精神力量。社会实践服务团向各类群体发放衣物、纸巾、洗涤剂、洗衣液等物品累计2000余件。

7月5日下午,施红星前来看望师生。施红星对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策划、组别设置、点位选取、遴选的师生、议程设置、活动效果都作出了高度评价。尽管当天下午在活动的尾声下起了大雨,但全体成员组织有序,积极协助,互相关爱,凝心聚力圆满完成此次活动,留下了深刻记忆。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立德树人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青年学子怀揣赤子之心奔赴乡村,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契机,用专业知识赋能乡村振兴,用创新思维点亮乡村未来,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学子“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责任与担当,彰显了全国文明校园的文明风采。学校立项的55支团队分别开展社会实践,培育成为一批“可示范、可引领、可持续”的社会实践队伍,不断提升实践育人成效。

供稿:校团委

初审:赵惠

二审:王波

终审:马文军

编辑:耿佳英